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强调,“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一重要论述为产业革新指明了方向,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
向“新”而行谋突破,以“质”致远谱新篇。安徽省邮政分公司敏锐捕捉物流数智化发展机遇,主动拥抱智能无人科技前沿成果,打破传统邮政服务的时空限制,全力推进“无人场景”的落地实践,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徽样板”,彰显了行业“国家队”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中的责任担当。
4月11日,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麻埠镇海岛村的茶山上,60岁的尹大娘正熟练地采摘着嫩绿的新茶。“咱们家的六安瓜片,在北上广那可是抢手货!以前总担心邮寄不及时,现在好了,无人机当天就能把新茶送出去,让远方的客人尽快尝到新鲜的春茶。”尹大娘笑着说道。一旁的金寨县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倪永祥介绍道:“过去这条需要2—3小时‘汽车+轮渡’的邮路,如今无人机仅用15分钟就能完成运输,大大缩短了茶叶从茶山到全国各地的时间。‘无人场景’实现了山区特色农产品高效流通,既增加了茶农收入,也让消费者更快品尝到新鲜美味。”
这一高效便捷的服务,正是安徽省分公司大力推进“无人场景”(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驿站)建设的生动缩影。“无人场景”如何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减少邮件丢损,满足市场需求?这是整个快递行业在推进无人化技术场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安徽邮政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传统邮政服务向智能化、无人化、高效化转型升级,实现了邮政服务的华丽蝶变。
创新破局 打造物流数字新基建
4月11日上午8点,记者来到金寨县寄递公共配送中心,一辆白色无人车正沿着坡道平稳驶向装卸点。“有了无人车,分拣完直接装车,既方便又省力。”装卸工李山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打开无人车车厢,将5个集包的包裹依次放入。据了解,无人车装载空间达3立方米,一次最多可装运500公斤邮件,装载量相当于传统电动三轮车的2—3倍。
据倪永祥介绍,每辆无人车都搭载了先进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系统,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构建起360度无死角感知体系,能够精准识别道路状况,确保行驶安全与配送时效。目前,安徽邮政已在甩点直投、市趟运输、网格接驳等7类场景中大力推广无人车配送应用,累计投放无人车135辆,有力推动了寄递物流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转型。
近年来,智能化、无人化设备与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安徽邮政“无人场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物流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也鼓励推广无人机、无人车技术。安徽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大力培育低空经济等无人化技术产业。在此背景下,安徽邮政立足行业发展趋势,以问题为导向,对标行业最佳,积极布局,应对无人化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
“真没想到邮政的无人科技应用已经这么先进了,彻底改变了我对传统邮政的印象。”2024年9月7日,在以“发展低空经济 创享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李先生感慨地说。安徽邮政在大会现场展示的“无人机+无人车”物流运输场景,成为生产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受到了与会嘉宾和观展市民的一致好评,为物流行业树立了榜样。会上,安徽邮政还发布了《无人机物流服务规范》《无人驿站建设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今年1月8日,安徽邮政召开全省邮政网路优化及无人化应用推进会,以“新年第一会”的高标准对“无人场景”应用进行全面统筹安排。安徽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刘支宇表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邮政行业向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推进‘无人场景’应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集团公司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安徽邮政必须通过创新实践,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邮政服务智能化水平,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安徽省分公司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无人场景”应用推广工作。刘支宇带队深入多地调研,相关部门编写报告,明确了2025年“无人场景”应用目标:探索建设以合肥邮区中心蜀山场地、阜阳处理中心、亳州处理中心为代表的无人化改造车间;大力推广无人车应用,有计划地安排无人机应用,开通7条无人机邮路,投入220辆无人车用于邮件投递;围绕社区、园区、校园、医院4类区域,因地制宜建设90个无人驿站。
作为集团公司“无人场景”应用试点省份,安徽邮政根据“因地制宜、一市一策”的原则,分别在合肥、黄山、芜湖、安庆、六安5个市开展无人机配送业务,覆盖山区、跨湖、跨江、城市低空物流等多个场景,显著提升了物流配送效能。其首创的“托管+叠加+自主”无人机运营模式,成为行业创新发展的标杆范例。
合肥市邮政分公司采用“托管”模式,借助第三方公司的专业技术和运营经验,由其负责无人机的日常调度、维护和飞行任务执行,降低了前期投入和技术研发成本;黄山市邮政分公司推出“叠加”模式,将邮政寄递业务搭载在已有无人机运营线路上,无需单独开辟新航线,大大提高了邮件运输效率,原本1.5小时的步班邮路投递任务,无人机仅需6分钟即可完成;芜湖市邮政分公司采用“自主运营”模式,灵活调整无人机飞行计划和投递频次,进一步提升了运营效率。
提质增效 激活寄递服务新动能
物流数字新基建的创新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根本性变革,更是成为撬动产业升级、激活民生福祉的关键支点。“邮政开通无人机配送服务后,我们海岛村方便多了!急需的药品十几分钟就能送到,以前我得自己开船到镇卫生室取药,来回至少要2个小时,费时又费力。”4月11日15点,在金寨县麻埠镇海岛村,记者来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医生”余家军的便民服务站,看到他正在核对无人机刚刚送来的药品。
麻埠邮政支局负责人廖馨介绍说,这条“跨湖配送”航线于今年2月27日开通,彻底改变了海岛村200余位村民的用邮体验。过去,村民到镇上网点取件需乘船往返2小时,遇到恶劣天气更是无法通行。如今,无人机仅需10分钟就能飞越水面,将邮件直接送达岛上停机坪,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收到快递。
安徽邮政的“无人场景”应用不仅改善了山区村民的用邮体验,也为其他群体带来了便利。在距离海岛村约300公里的芜湖市三山区,长江奔流而过,江面船只往来频繁。在东汇港务码头,“芜湖邮政无人机配送服务基地”标识醒目。邮政工作人员熟练地对快递进行分拣、扫码,放入无人机机舱。随后,无人机如矫健的飞鸟一般冲向蓝天,按照预设航线,快速飞向目标锚地。
“以前网购的家乡特产,只能等船靠岸才能领取;现在无人机5分钟就能送到船上!”在长江小洲锚地,船员姚虹弟拿到无人机送来的快递开心地说,“过去雇小艇补给,单次成本至少要200元,还经常受天气影响。现在无人机配送成本大幅降低,效率也高了,我们跑运输更安心了。”
芜湖市邮政分公司市场部经理马昭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开通省内首条跨江无人机邮路以来,江上“流动人家”告别了网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条4.7公里的“空中邮路”可实现全天候精准投递,覆盖长江芜湖段多个锚地,为周边400艘船只及上千名船员提供“生活便民+快递物流”综合服务。“无人机不仅配送生活物资,还能紧急补给药品、零件,甚至将芜湖特产‘红皮烤鸭’等直接送到船头,以新质生产力重塑长江物流生态。”马昭说。
在智慧物流蓬勃发展的当下,如果说安徽邮政利用无人机开展物流配送,大幅提升了偏远山区等特殊地理环境地区的配送效率、赢得了良好社会效益的话,那么积极推进无人车及无人驿站建设,则实现了7×24小时不间断、无接触配送服务,通过寄递服务的智能化升级,为消费者带来更加安全便捷的全新体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月10日12点,记者在合肥市瑶海区的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服务中心,看到下课后来取快递的学生络绎不绝。学生石丽丽说:“学校的邮政综合服务中心特别方便,有时候下晚自习都10点多了,还能通过无人驿站系统扫码自助取件,再也不用担心包裹丢失了。”
“无人化不是替代人工,而是让邮政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价值的服务。无人车、无人驿站投入使用后,极大地缓解了投递员的工作压力,提高了邮件及时妥投率。”瑶海区邮政分公司磨店营业部经理张彬介绍说,无人车每天3个频次往返于营业部和学院综合服务中心,满载量近350件,每天可配送1000件左右,让投递员有更多精力用于客户维护和揽收作业。
“无人场景”的广泛应用,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实现了显著的成本控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服务优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据统计,金寨县分公司通过无人车运营,单票投递成本从0.5元降至0.25元;科大讯飞小镇无人驿站创新运营模式,单件派费压缩至0.35元,月均降本3900元;芜湖市湾沚区邮政分公司投入无人车后,投递费用每件从0.93元降至0.8元。在“全国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南陵县,南陵县邮政分公司采用“无人车甩点直投+揽投队伍投递到户”模式,在城关范围内开展无人配送,实现了降低投递成本和投递风险、提升投递时效和客户满意度的“两降两升”显著成效。
场景融合 探索智慧物流新生态
数字基建是根基,提质增效是目标,而要实现智慧物流的长远发展,探索场景融合新生态则是必经之路。“邮政无人驿站提供全天候服务,不仅延长了服务时间,还充满科技感,和科大讯飞的风格很契合。”4月9日15点30分,在科大讯飞小镇无人驿站取件的员工徐女士说。2024年8月25日开业的科大讯飞小镇邮政综合服务中心,首创“无人车+无人驿站”协同模式。该中心负责人吕飞介绍说,驿站24小时开放,白天无人车将快递运输至驿站,夜间园区员工取件时,只需扫码进入,找到对应闪烁的灯牌,1分钟即可完成取件,因此也吸引了多家社会快递企业前来合作。
在芜湖市湾沚区,无人车与无人驿站也实现了高效融合。4月10日,在湾沚区邮件处理中心,记者看到9辆无人车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驶向各站点。9点20分,驶向平安里邮政支局无人驿站的无人车准时到达,网点大堂经理通过系统生成的密码打开车门,迅速卸车并上架包裹。客户扫码进入驿站,按照屏幕提示操作,不到1分钟就取到了包裹。目前,安徽邮政已建成60个类似的无人驿站,持续探索“无人场景”融合服务。
“以前下班晚了,快递驿站就关门了,包裹只能第二天甚至周末去取,有时候还会被忘了。现在有了24小时无人驿站,不管多晚都能取件,太方便了!”4月10日18点,在平安里支局无人驿站,刚下班的陆女士感慨道。平安里支局负责人陈志强表示:“自去年9月开通无人车接驳无人驿站线路以来,无人车日均转驳邮件超过300件,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还为金融网点带来了客流,促进了网点各项业务发展。”
通过建设无人驿站,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借助无人机、无人车开通无人邮路,串联无人车间和无人邮驿,提升邮政整体服务能力,实现对重点客群和市场的有效开发。随着“无人场景”应用的不断丰富,安徽邮政逐步探索“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车+无人驿站”“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驿站”等多场景融合模式,构建多式联运、紧密衔接的立体物流网络,引领智慧物流新潮流。
芜湖市分公司在湾沚区航空产业园区打造了全省首个融合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驿站的服务网点。无人机将包裹从邮件处理中心配送至园区网点,普通包裹放入无人驿站,特快邮件由无人车配送到收件人手中,实现了“无人场景”叠加和闭环管理。
从科大讯飞小镇到平安里支局,从无人车与无人驿站的高效协同到多场景融合模式的逐步成型,安徽邮政在智慧物流领域的探索正不断迈向纵深。“场景融合作为推动智慧物流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打破了传统物流各环节间的壁垒,将无人机配送、无人车运输、无人驿站存储等场景深度互融,构建起协同高效、智能互联的全新生态,常态化、全方位保障特快及普服邮件的高质量配送,同时人为因素更少、降本增效更好、安全系数更高,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为居民生活和城乡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便利和福祉。”安徽省分公司寄递事业部运营管理部总经理柯阳对于场景融合模式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安徽邮政计划广泛应用无人牵引车、机械臂、机器人、智慧垛口等设备,打造智能化邮件处理车间,提高邮件自动化流转水平。在合肥邮区中心蜀山处理场地,进口车间负责人陈浩介绍道,该中心正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推广使用场院无人甩挂盘驳牵引车,助力实现场院盘驳无人化。
从田园茶山到江湖之滨,从产业园区到校园社区,安徽邮政正以“无人场景”为画笔,在科技创新的画卷上描绘出邮政服务的崭新图景。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创新与重构——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驱动、以生态为支撑,将行业“国家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在“新赛道”上奋力前行,为邮政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